如何看待菜鸟物流与顺丰快递关于合作物流服务接口的冲突?


转载至:知乎  作者:杨思奇

菜鸟和顺丰的撕逼我是早有预见的,只是没想冲突到发生的这么早,以及阿里的公关这次败得这么惨。

这个回答下的问题看了一圈,大多都是义愤填膺站队王卫的人民群众,对事件脉络的整理和分析的回答较少(几年前的知乎这类干货还是比较多的)。那我就来抛砖引玉一下。

本回答简短地从以下三个方面说一说:

1. 菜鸟网络是什么?它到底想干嘛?

2. 为什么顺丰能做第一个不向马爸爸低头的人?

3. 这次事件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可能带来的影响。

(全文3400字左右,觉得“太长不看”的朋友们,点个赞再走嘛0-0)

1. 菜鸟网络是什么?它到底想干嘛?

我常常给朋友说这么一句话:阿里怎么看?前五年看淘宝+天猫,后五年看蚂蚁金服+阿里云,后十年看菜鸟。

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马爸爸联合银泰,复星,富春,顺丰,和通达系快递共同成立的公司,目的是为了落地实施“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项目计划。

仅仅从马爸爸给这个项目的命名来看,他的野心便可见一斑:

智能 + 物流 + 骨干 = 以大数据作为基础的 + 打通线下链接商家与客户的 + 立志成为未来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一部分的 一张物联网络

国内现有的两家AT巨头,腾讯以社交+娱乐站住脚跟,深耕C端用户;阿里则是依靠淘宝天猫建立起一张线上链接商家与客户的网络,通过向B端客户提供服务获得盈利(也就是咱们说的商家吸血鬼)。而从13年开始,马爸爸就注意到,要全控制住国内的商家群体,光靠一张线上的“天网”是不够的,他需要建立起一张以物流为基础的线下“地网”。这里的逻辑很简单:不同于腾讯单纯的线上娱乐和社交,无论我们再如何大谈互联网思维,电商以及O2O的最终落脚点一定是线下,是现实世界里具体化的商品和服务,所以物流和电商平台应该是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我们假设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真的建立了起来,那么对于阿里而言,它绝不会单单是提供物流仓储服务那么简单,而一定会带来1+1大于2的效果:

地网 + 天网 = 线上线下完全连接起商家与客户的网络 + 史无前例般完善的数据闭环

简单来说,阿里将会拥有充裕且有效的数据刻画出精确到每个个体的用户画像,并以此为基础向商家和用户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精准投放,接入蚂蚁金服后的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以及我某一天脑洞大开所想到的线上consulting。。。)。

所以马爸爸有这个底气多次强调“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将是未来中国商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什么是基础设施建设啊,水,电,气,以及刚跻身进入名单的云服务,都是未来商家在商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资源。马爸爸这个口气真是大啊。。。

说完了菜鸟的愿景,我们来看看菜鸟前期发展战略。总结起来现阶段的战略应该是

建仓怼京东 + 加大对快递企业的控制力度

从股东层面来看,菜鸟的建仓能力还是很强的。

天猫投资21.5亿,占股43%。银泰通过北京国俊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6亿,占股32%。富春集团则通过富春物流投资5亿,占股10%,上海复星集团通过上海星泓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亿,占股10%。圆通快递、顺丰速运、申通快递、韵达快递、中通快递各出资5000万,各占股1%。 ——这是百度百科里对菜鸟股权分配的介绍。

这几个其实分工很明确:

• 天猫:43%,控股,确定了菜鸟网络的电商物流模式。 可用资源:电商配套,上游引流,大数据互补。

• 银泰:32%,线下连锁百货。可用资源:线下仓储,供应链管理。

• 复星:10%,地产投资。可用资源:根据政策导向低价拿地,建立菜鸟配仓。

• 富春:10%,物流。可用资源:集港口作业,仓储加工,物流配送。

• 顺丰和通达:5%,快递。可用资源:干线物流,支线物流,最后一公里派送。

从13年成立以来,菜鸟一直很低调,充分贯彻落实闷声发大财的人生经验,不断的拿地,建仓,为之后的仓储配送一体化服务做准备(以至于当时很多人说马云是骗子,菜鸟就是个幌子,目的是低价找政府要地然后等升值)。

16年菜鸟的官网上说仓储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米,而近期官网上披露的数字是“仓储面积(峰值)500多万平方米”。我认为这个数字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应该是算进去了第三方仓储,但从侧面上也反应出了菜鸟厚积薄发的建仓速度。京东16年年报上披露的总仓储面积是560万平米(其中390万为自建)。可见,在仓储面积上,菜鸟正在加速追赶京东的步伐,建仓怼京东战略实施的还算不错。

加大对快递企业的控制力度呢?这事就比较麻烦了。。。

2. 为什么顺丰能做第一个不向马爸爸低头的人?

前面说到菜鸟要加大对快递企业的控制力度,马爸爸数了一下手下干快递的小朋友们,列出了下面这个清单:

圆通小朋友,壮实能干(2015年完成30亿单派送,市场占有率第一,2016年完成44.6亿单,市场占有率第二,被中通超过),和爸爸关系也还不错(阿里有入股),比较听话,可以依靠。

百世汇通小朋友,爸爸的亲儿子(从天使轮到F轮到战略投资,都能见到阿里的影子),以科技化物流作为战略发展方向,可惜暂时还没长大,需要多给他点时间,将来是最听话的小朋友。

中通,韵达,申通小朋友们,和爸爸关系没那么近,但是现在还靠爸爸养(具体后面有分析),暂时还是听话的,在短期内还是不敢跳反刚正面的。

顺丰小朋友,刺头一个,自己家境殷实,不需要爸爸养,和其他流着鼻涕玩泥巴的小朋友在一起显得鹤立鸡群,独身在外也受到人民群众的喜欢,性格逆反,最不听话。

终于,顺丰小朋友忍受不了马爸爸的强硬管理,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就有了大家热议的这件事情。

顺丰和阿里刚正面的底气,来源于其在中国独有的商业模式。

顺丰是中国唯一一家全网自营的上市快递企业,战略上的服务重心定位于高质量的商业件派送服务(多说一句,2016年报披露顺丰也有接近50%的外包成本了,看来终于还是向现实低头了0-0)。

简单来说,通达系的派送,只有中间的转运中心+干线物流是自营的,前端面向客户和后端最后一公里派送的快递网点全是外包;而顺丰的所有业务都是自营。管理模式的差异带来产品与服务价格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顺丰对于全网快递的把控能力最强,具有保持高质量服务的条件,但成本高居不下;而通达系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快速的进行扩展,并最大程度的降低单位成本,但服务质量难以管控。

中国的快递市场有三个最大的segment:商务件,电商件,和个人件。其中,电商件的体量最大,对服务质量要求不高,单价最低(一般都是快递小哥和长期合作的电商商家去谈,一个月如果单量够多的话,跨城的配送只要不是太远一单只要5-6块钱);个人件对服务质量要求不高,单价中等(其实就是price discrimination,同样的服务同样的距离,快递小哥收我们这种散客的收费是电商件的两倍左右 0-0);商务件对服务质量和时效要求最高,价格也是最贵(公司寄一份合同,宁愿多付点钱也不愿让合同在运送的时候出问题吧)。

结果就是,顺丰和通达系商业模式的区别,天然地将他们在快递市场里占有的market segment区分开:2015年通达系70%-80%的快递单量来源于电商件,也就是阿里的引流;而顺丰仅有10%的电商快递,其余都是个人件和商业件。

所以,顺丰之所以敢第一个站出来和阿里刚正面,是因为顺丰对阿里的依赖程度是远小于其他快递企业的。换句话说,即便完全脱离阿里和菜鸟,顺丰仅靠高质量的派送服务和前期积累下的优质口碑一样能在个人件和商务件的市场里站稳脚跟,并收取远高于其他企业的产品溢价。

3. 这次事件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可能带来的影响。

最直接影响的应该是三个stakeholder:

· 京东:顺丰和阿里决裂后,马上转身投向了东哥的怀抱 ,详情请见腾讯科技的新闻《京东全面接入顺丰旗下丰巢自提柜 年内将覆盖26个城市》 (http://tech.qq.com/a/20170602/025706.htm)。 我个人认为顺丰和京东的合作应该不止于此,之后还能看到更进一步的深度合作。对于京东来说,此次事件不仅是给阿里这个老对手带来了负面的舆论形象,更重要的是,从今天开始,中国电商配套的优质快递服务,仅存在于京东了。一些客单价较高,被客户要求发顺丰的商家,可能也会向京东方面倾斜。强哥现在应该是心满意足,笑逐颜开。

· 腾讯:作为京东背后默默的支持者,腾讯肯定是希望看到京东在电商战场上占到阿里的便宜的。除此之外,后发制人的腾讯云终于扬眉吐气地从阿里云那里抢走一大客户,也是一个大大的好消息。

 

https://pic4.zhimg.com/50/v2-06ba1bb6b64b75c185424983722c6d56_hd.jpg

 

· 通达系快递:这是我个人前瞻性的一个预测,阿里与顺丰的决裂会给通达系快递其中之一带来机会。作为最大电商平台的拥有者,手下只有低价低质量的配送服务是阿里完全不能忍受的。同时,2017年一季度全国快递单量的增长出现断崖式下跌,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下降,这正式意味着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通达系快递企业进入红海竞争。在这个节骨眼上,阿里和通达系的某一家可能会产生共鸣,整合资源进行管理模式的改制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这注定会带来长期的阵痛,但也可能会决定外包型快递企业未来唯一的胜出者。

已邀请: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锁定, 无法添加新回复